6月1日,《经济参考报》刊登《揭秘教辅书暴利产业链》一文指出,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统一征订教辅书,但依旧未能斩断教辅资料伸向学生的捞钱“黑手”。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,学生“自愿购买”教辅书,而出版社、教育部门、书店、学校仍分食着其中的高额利益。报道刊发后,立刻引起广泛关注。
教辅书成了“教腐书”
署名椿桦的博客文章指出,显而易见,教辅书已经变异为“教腐书”,它教坏了一大批权力者、出版者、发行者及教育者,同时也多少会影响到被教育者。许多年龄稍大的孩子,基本都懂得这种幕后利益链条的“好处”所在。此外,教辅书中的不少粗制滥造、差错连篇之作,也代表着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良知完全坏掉,这样的书,若没有教出未来的贪腐分子,实乃不幸中的大幸。
署名赵勇的评论指出,权力从来都是恶的源头,它能制造出药品暴利,也能打造教辅书暴利链条。医生收红包,是商业贿赂。回扣不断的教辅书销售链条呢?里面又有多少层的商业贿赂甚至涉及教育部门的权力腐败?所有的暴利分食者都在说,教辅书是“市场选择的结果”,但事实已经很清楚,教辅书暴利恰恰是“非市场”的怪胎,倘若真的走市场,将选择权交给家长和孩子,权力又哪来的空间上下其手?
“被自愿”是一种“软暴力”
荆楚网署名沈林的评论指出,教育部门都那么明显地公布作业目录了,老师都在教辅书上布置作业了,为了孩子不被“孤立”,家长只能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,一次又一次的“被自愿”。其实,这种“被自愿”行为的幕后推手正是教育管理部门。对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而言,教辅材料无疑是一块“唐僧肉”。据统计,近几年全国教材和教辅的出版产值达500多亿元。产值达500多亿元的教材和教辅市场,对谁都是一个诱惑。为了分一杯羹,相关部门和人员容易置国家严令于不顾,违规操作。
署名椿桦的博客文章指出,摊派教辅书这种事儿,说起来当属陈年烂谷的往事。不同的是,现在摊派的手法有所创新,譬如,教育管理部门及其学校都反复强调,认购教辅书,纯属自愿。这种“被自愿”其实跟所谓“赞助费”一样,其内涵大家都心知肚明,基本都是弱者赞助或支持并不可怜的强者,语义颠倒且又约定俗成。
完善监督体系挤掉价格水分
署名谭玉正的博客文章指出,哪里有问题哪里便需要改革,义务教育要想良性发展,“统一征订”教辅的过程中分配、出版、审定、发行、进校,各环节利益均沾的利益产业链必须打破,像新华书店独家经营教材发行的渠道的合理性值得商榷,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完善监督体系的必要性也应早日提上日程。
署名然玉的博客文章指出,最大程度发挥教辅功用,同时避免其成为吸金工具,这才是问题的核心。过往,官方试图通过还原个体的“自由选购权”来剥离教辅的负面影响。但现实看来,这样的努力收效甚微。教辅产业之暴利,想必不能通过那只“看不见的手”拧干。公众期待职能部门更多作为:首先,组织利益中立、去权力化的购书指导团队;再者,明确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与教辅资料脱钩。自此基础上,教辅书方能回归其“辅人”之本性。
关键词: 腐书网